dma-buf深入浅出--(1)简介
前言
由于最近在开发新平台和新的Android 11的移植工作,需要把以前的一些驱动和方案移植到最新的Android OS
上,有遇到一些Android OS
间的差异,导致了有一些代码的调整,我这里就遇到了ION
接口的改动导致需要做一些代码的调整,具体ION
的接口差异可以查看下面的文章:
https://zhangjie201412.github.io/2021/02/16/Android-ION-3-DMA-BUF/
以前对dma-buf
有一些认知,既然这还是比较新的一个知识点,那么我们就来系统的学习一下,以便于后面遇到了可以很方便的读懂代码。
dma-buf
在Linux驱动中出现最多的就是在多媒体模块方面了,如果你接触过Android的Video、Camera、Display还是GPU,他们使用的buffer都是通过ION分配的,而现在Android的kernel中的ION的实现都是基于dma-buf。
历史
dma-buf 最初的原型为 shrbuf
,由 Marek Szyprowski (Samsung)于2011年8月2日首次提出,他实现了 “Buffer Sharing” 的概念验证(Proof-of-Concept),并在三星平台的 V4L2
驱动中实现了 camera
与 display
的 buffer 共享问题。该 patch 发表后,在内核社区引起了巨大反响,因为当时关于 buffer 共享问题很早就开始讨论了,但是由于内核没有现成的框架支持,导致各个厂商实现的驱动五花八门,此时急需要一个统一的框架来解决 buffer 共享问题。
于是 Sumit Semwal (Linaro) 基于 Marek Szyprowski 的 patch 重构了一套新的框架,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 dma-buf
核心代码,它经历了社区开发人员给出的重重考验,并最终于 2012 年 2 月 merge 到了 Linux-3.3 主线版本中,这也是 dma-buf
的第一个正式版本。此后 dma-buf
被广泛应用于内核多媒体驱动开发中,尤其在 V4L2、DRM 子系统中得到了充分应用。
- LWN: DMA buffer sharing in 3.3
- Patch: dma-buf: Documentation for buffer sharing framework
- Patch: dma-buf: Introduce dma buffer sharing mechanism
- 第一个使用 dma-buf 的 DRM 分支: drm-prime-dmabuf
概念
dna-buf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各个驱动之间buffer共享的问题,因此它的本质上是buffer与file的结合,即dma-buf即是块物理buffer,又是个Linux file。buffer是内容,file是媒介,只有通过file这个媒介才能实现同一buffer在不同驱动之间的流转。
下面是一个典型的dma-buf应用框图:
通常我们会把分配buffer的模块称为exporter
,将使用该buffer的模块称为importer
或者user
。这里importer特指内核空间的使用者,user特指用户空间的使用者。
有的人习惯将 exporter 说成是生产者,importer 说成是消费者,我个人认为这样的说法并不严谨。举例来说,Android 系统中,graphic buffer 都是由 ION 来分配的,GPU 负责填充该 buffer,DPU 负责显示该 buffer。那么在这里,ION 则是 exporter,GPU 和 DPU 则都是 importer。但是从生产者/消费者模型来讲,GPU 则是生产者,DPU 是消费者,因此不能片面的认为 exporter 就是生产者。